当前位置:海外来信 > 加拿大 >

刘清华—阿尔伯塔大学

浏览量:来源:四川大学预科班2018-04-12

完整的说起我留学的经历,似乎是从去年六月份开始的。这一切就这样毫无征兆的将我,一个本来可能与现在的生活没有任何交集的人带进了一场既美好又残酷的现实中。

那是一个和所有人司空见惯,令人依然烦闷难忍的夏天,故事非常俗套,高考失败的我站在绵阳万达的楼下撕心裂肺的叫喊着,我妈在旁边安慰着我,和其他高考失败的人一样,我看着只能勉强上个三本的成绩心中充满着失落感。我清楚的知道,这对于我来说是第一次真真正正的人生岔路口,当然在那个时候,我只看到了两条同样灰白颓丧的道路,一条是去到一个普通的本科院校,在有限的四年时间里浑浑噩噩的继续度过自己仅剩的读书时光,然后运气好的话能找到一个平凡的工作,运气不好的话只能啃父母的老本或者出去打打工。第二条路就是复读,面对比普通高三学生更加难以承受的压力,最后还不知道能不能扭转乾坤拿到自己想要的成绩。我看到那段时间父母焦急的神情,天天翻阅着那一本特别厚的选校指南,我心里的那一股愧疚而悲伤的情绪几乎难以自己。

我是一个理科生,但却是理科生里面的异类,理科一塌糊涂,反而是基础学科像语数外不差,特别是语文吧,大概是因为从小就对书籍里面的东西有一种特别的感情,所以在很小的时候就确立了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作家的心愿,一直到今天,我依然坚定不移的走在这条前途未知的道路上,但当年年少气盛做的最愚蠢的一件事大概就是对自己高中所学的其他那些并不感兴趣的学科基本都是敷衍了事,还有一些其他的个人原因导致了高考的彻底失败。就在我几乎认命的时候,我妈突然问我了一个问题,她说:“你想不想出国去试试?”这一个普通的问题似乎将我钉在了原地,“出国”,“留学”, 这些字眼似乎曾经离我那么近,又离我的生活足够远,我只是一个中国五线小城市去到绵阳读高中的普通人,我对国外的了解止步于自己在书本上和新闻里看到的东西,就似乎像是自己站在一片平静无波的水面旁边,看着那里面映照出来的倒影,看上去如此真实又像是一个一戳就会消散的肥皂泡一样那样的虚幻。不像是那些本来就拥有庞大的资产做靠山的同学一样,我对自家的情况一清二楚,虽然说供我出去并没有问题,但那庞大的数字依然只会让我心中的伤痕加深一分,经过深思熟虑,我依然选择踏上了这条道路,即使前方的艰难我从未知晓,即使为了这一句看似轻飘飘的出国我要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克服掉很多国际生三年才能突破掉的障碍,但就为了那些在曾经甚至现在依然相信着我的人,我也要忍着血泪成功的将自己从这里扔到国外去,去搏一搏那虚无缥缈的未来。

于是我走进了培训部的大门,用着一切可能的时间来努力的提着自己的语言水平和学术水平,为了在一年后的那一天不光能从这里毕业,还能够在专业的帮助下拿到让自己满意的offer和那伸手可见的不那么平凡的未来,幸运的是在老师们的帮助下和自己的一部分努力的双重作用下,我在最后那一刻几近绝望的情况下拿到了阿尔伯塔大学的直录offer,算是给了现在这个不再迷茫与无助的我一个交代,一个可以让自己不再活在自责与后悔中的交代。

在九月份我走进了这个自己曾经不敢想象后来心心念念的地方,埃德蒙顿市是加拿大第五大城市,但却是一个并不拥挤的学院之城,这里有着加拿大普遍的严寒气候,清新的空气和礼貌的当地人,虽然在生活方面和中国现在的发达程度有着极大的落后和不适应感,但毕竟这是一个满足了一个当初绝望站在十字街口的孩子的梦想的地方。现在一学期已经结束,我经历了最初一个月的适应期,听课听得一塌糊涂就自己拿着资料使劲看,学政治科学的时候因为对西方政治体系一点都不知道就去图书馆整夜整夜的看西方正典,对比记忆。第一次在CSL活动中得了一个A也能让我高兴半天,也在无穷无尽的quiz和paper中感到绝望,但那种真正学到东西储存在头脑里的感觉始终会成为你身后那一股巨大的力量,推动着你向着自己选好的那个方向走去。虽然第一学期我的成绩大多都只是一般水平,但至少我作为一个努力过的人我看到了自己努力过的成果,我时刻提醒着自己,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你为他牺牲了太多,这里没有你熟悉的家人,朋友,爱人,在一个陌生的国度,就只能用辛劳换得一片天空。

这是一片美好的乐园,有着数不清的诱惑,同时这也是一片旱土,任何成果都得需要你自己去开垦。过程是艰苦而心酸的,成果当然是丰硕而漂亮的,身在其中遍览其景而不得自治者,方能游一园而得其梦,愿今后踏着我们这些人脚印前行的后来者,少走一些弯路,能在这个留学的围城里做完自己那一帘幽梦。

刘清华

2017年12月22日 阿尔伯塔